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的政策解读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的政策解读

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昆明建设“中国健康之城”的根本动力,是云南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战略举措,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明确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编制了《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并正式印发实施。根据《昆明市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工作实施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策文件解读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为使公众更好地知晓、理解《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的主要内容,现解读如下:


一、 出台背景


根据《昆明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由市大健康办牵头负责《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文本已于2019年11月12日通过市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研究,于2019年11月29日经市委第113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二、 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规划背景、发展基础、总体要求、区域布局、重点领域、重大工程、保障措施七个章节,并附《昆明市大健康产业推进重点项目表》,规划期限为2019—2030年;产业主要涵盖医疗服务、健康产品、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身休闲、健康旅游、智慧健康7大重点领域。


(一)在产业发展目标方面。按照现价,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五年翻一番。预计到2025年,增加值达1840亿元,收入达4600亿元;到2030年,增加值达3680亿元,收入达9200亿元,比2025年翻一番,大健康产业成为昆明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立足全省、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大健康产业高地。


(二)在空间布局方面。将结合大健康产业范围广、链条长、关联性大,融合性强的特点,统筹考虑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注重昆明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在保护治理好生态之湖滇池的基础上,构建“一核、一带、一网、多点”的健康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形成各县(市)区突出特色、差异发展的态势。其中:“一核”就是“主城健康服务创新引领核”,将依托主城中心地区密集的生命健康创新资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环境,形成以生命健康产业研发和服务为引领的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创新引擎;“一带”就是“滇池滨湖健康产业融合带”,将围绕滇池沿岸,建设全球知名的春城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智慧健康示范区和云南省新的医疗机构集聚区,加速隆起一条千亿级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带;“一网”就是织牢“互联网+”助力的基本公共健康保障网,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基本公共健康服务;“多点”,就是坚持“以点带面”,鼓励各县(市)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健康产业功能区,成为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新的重要支撑。


(三)在项目支撑方面。针对重点发展领域,《规划》围绕医疗中心、新兴技术创新平台、医药基地、康养社区、体育设施和赛事、健康旅游公园、健康特色小镇、滇池保护治理、中草药种植等9个方面,梳理提出90个重点项目。项目计划投资约4657.11亿元。其中,从投资规模来看: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1个、十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2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5个,亿元以下投资22个;从建设性质来看:新建项目15个、在建项目33个、续建项目4个、拟建项目24个、改建项目7个,其余为品牌赛事;从项目分布来看:医疗中心主要集中在主城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经开区,新兴技术创新项目(含细胞产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度假区,生物医药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区、经开区,康养项目主要分布在度假区、安宁市、呈贡区、晋宁区,中草药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川区、石林县、禄劝县、寻甸县。


(四)在保障措施方面。《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完善配套政策和健全实施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安排,结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批准实施,将依托自贸区的区位优势,争取在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开展前沿医疗技术项目研究、药品审评审批和国际注册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将推动产业规划与国家、省对昆明市的支持政策进行衔接融合,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2月23日